深圳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的要求,以下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信息予以公开。 | |||
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表 | |||
(一)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 | 深圳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 | ||
地理位置: |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南路47号 | ||
联系人: | 吴坚 | ||
(二)项目名称及简介; | |||
项目名称: | 深圳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strong><strong>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strong></strong>报告书 | ||
简介: | 深圳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人单位”)1993年12月成立并投入运行,资产总额1200万美元,现有员工1100人,生产一线员工570人,其中女工253人,生产工人实行一班或两班制,年生产天数约300天。年产书刊、杂志等印刷品919817000帖。 | ||
(三)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时间,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
现场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 | 朱凯娟、严惠政、高丽冬等 | ||
现场调查的时间: | 2016年11月15日 | ||
采样的专业技术人员: | 高杨、胡民等 | ||
采样的时间: | 2016-12-07~2016-12-09、2016-12-22 2017-02-07 | ||
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 高杨、胡民、关庆阳等 | ||
检测的时间: | 2016-12-07~2016-12-14 2016-12-26~2016-12-28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吴坚 | ||
(四)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
用人单位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浓度全部符合职业接触限值。2016-12-07~2016-12-09、2016-12-22检测的噪声,定点检测点78个,合格点位55个,不合格岗位23个,合格率70%;个体噪声检测13个,其中10个合格,3个不合格,合格率77%;非噪声作业岗位检测3个点,超标1个点位,合格2个点位,合格率66.7%。2017-02-07噪声复测,定点检测点23个,合格点位16个,不合格岗位7个,合格率69%;个体噪声检测3个,其中3个合格,合格率100%;非噪声作业岗位检测1个点,超标1个点位。工频电场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 |||
(五)评价结论与建议; | |||
结论: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结合工作场所检测结果,用人单位作为“印刷业”,综合考虑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用人单位。 建议: (1)整改性建议: 1)建议在印刷第一车间、印刷第二车间增设甲醇、粉尘告知卡、注意通风、必须戴防护手套等警示标识; 2)轮转第一车间、轮转第二车间增设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告知卡、注意通风、必须戴防护手套等警示标识; 3)由于女工较多,应按要求设置女工卫生室。 4)化学品仓增设泄险沟(堰)。 5)对噪声超标岗位进行降噪措施改进。 6)应针对炎热高温季节室内通风不良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可能发生中暑、污水处理站通风不良特殊情况导致有害气体聚集检修时发生急性中毒,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7)建议为手工岗位、BTC岗位作业工人配置KN90型防毒口罩及防护手套; 8)加强对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力度,使作业工人能够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9)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的落实,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率,并针对各岗位接害因素选择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参见附件4),同时应落实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体检结果应告知劳动者本人; 10)对于体检发现职业相关异常人员应做好复查工作,如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按照规定给予送诊和治疗等处置, 11)建立健全职业监护档案管理。 (2)持续改进性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对档案内容及时更新和补充,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2)装订车间在作业场所许可的条件下,应将高噪声作业岗位独立设置与其他作业岗位分开,减少接触噪声人数。 3)用人单位作业工人进行设备维护时,应严格要求遵守操作标准,操作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急性危害发生的风险。 4)建议用人单位加强通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进行告知,每年对新进员工或在职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相关知识培训;尤其是对上岗前的劳动者以及定期对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主要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法规、职业危害基本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 5)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确保其性能和防护效果。 6)进一步完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加强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力度,使作业工人能够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3)预防性建议 1)今后如因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有变化而导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及因作业人员生产制度、接触时间等接触情况变化导致接触浓度或强度变化使职业病危害程度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评价。 2)注意工作中每小时后要做短暂的休息,预防固定姿势作业造成的骨骼肌肉的损伤:工作台、椅的高度,前臂与上臂、大腿与小腿成90度左右为适宜、工间休息做保健操等。 | |||
(六)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无 | |||